■ 龚梦泽
随着消费者对于快速充电的需求不断增长,6C超快充技术(即6倍率充电,可在10分钟内完成80%电量补充)正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点。液冷超快充速度、充电桩密度、电网容量构成的“新三角”将会改写新能源汽车的竞争规则,也将重构整个充电能源产业的商业逻辑。
在材料科学领域,硅碳负极与固态电解质的突破正在化解负极析锂风险,解决快充导致的电池寿命衰减问题;在系统集成层面,全液冷技术通过智能温控将设备寿命延长至10年,运维成本直降40%;在电网侧,光储充一体化电站通过匹配兆瓦级功率和储能系统,有效避免了区域性电力过载。
具体到C端产品,以华为液冷超充架构为代表的技术突破,将充电峰值功率提升至600千瓦,充电桩散热效率提升50%。与此同时,宁德时代(245.600, -3.54, -1.42%)、特斯拉等头部企业也相继推出适配6C倍率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
但技术成型并不意味着能够规模化商用。现阶段,虽然有车企在模仿特斯拉的自营超充网络闭环模式,但更多车企还在自营自建与开放共享的战略抉择中摇摆不定,这直接拖慢了充电网络的覆盖速度。
对于充电运营商来说,单座超充站建设成本高达200万元,是普通快充站的5倍,加之受限于搭载6C超快充技术车辆的渗透率和用户使用频次,投资回报周期可能长达5年至8年。
好消息是,随着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兴起,光伏板、储能电池、超充桩有望组成自给自足的微电网,既能够有效平抑瞬时功率负荷,又能创造出峰谷电价套利空间,就此也会引发更深层次的商业模式变革。
以深圳试点的V2G(车网互动)项目为例,电动车在夜间低价储电,白天高峰时段向电网返售电力,使得充电站得以增收。这种转换,让充电桩由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而车企与电网公司共建电力交易平台的探索,更预示着超充站未来可能成为分布式能源交易的关键节点。
笔者认为,技术革命从来不只是实验室里的突破,而是产业的全面协同。当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交汇时,真正的较量转向生态构建能力。我们看到,特斯拉用超充网络绑定用户的策略已见成效;蔚来“换电+超充”的双线布局,则试图覆盖不同场景需求;华为通过大功率液冷超充技术,在促进电动汽车普及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这些实践都在印证一个趋势——单一技术优势已不足以制胜,谁能搭建起“车—桩—网—储”的协同网络,谁就能掌握下一阶段充换电产业的话语权。
对于充换电行业的关键变量也要有清晰认识。一是氢能源补能体系的技术突破可能重塑赛道规则;二是因过度追求充电速度导致的安全事故不仅会动摇投资方的信心,也会严重打击消费者的尝试积极性。速度竞赛固然激动人心,但只有敬畏技术、注重生态的玩家,才能穿越产业周期,助推充换电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和瑞财经网-www.horise.com.cn】 关键词: 免责声明: 本网站资讯内容,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今日热点
- 一年内两款新药:阿尔茨海默病的曙光|海斌访谈
- “要收入”与“要回款”难以两全 汽车供应链企业求解现金流困局
- 广汽汇理汽车金融金三角生态链创新赋能行业高质量前行
- 硅谷观察|盛赞完DeepSeek,黄仁勋就发新模型要抢客户
-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统筹用好股权、债权、REITs等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
- 棉里层口罩销售火爆的背后:44.76%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率的破局
- 中国资产迎来价值重估 国际投行密集上调多只中国股票目标价
- 超级碗广告盛宴:OpenAI危机,库克找梅西,Temu不烧钱了
- OpenAI官宣新合资公司,未来4年投资3.6万亿,孙正义担任董事长
- 特朗普“点名”!“星际之门”项目将至少投资5000亿美元,相关公司盘后大涨
48小时热门排行
名博论市
- 小米集团港股收盘股价跌至46.5港元,较历史最高价已跌超21.7%
- 美商务部禁止在政府设备上用DeepSeek?专家:希望美方以积极心态看待中国AI发展
- Meta拟推出Oakley智能眼镜 并探索智能手表及耳机研发
- 微软发布2025年AI预测:AI Agents将彻底改变工作方式
- 华为最新题材,下个最强热点来了!核心龙头供应商揭秘
- AI应用“玩过界”被质疑:滥用公众人物声音,生成音频仅20秒
- 从“卷模型”到“卷应用” 美图AI原生应用深入内容创作领域
- 沃达丰最新研究:近一半受访中国企业表示已开始在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 OpenAI据称即将发布具有类似人类推理能力的人工智能模型
- 涉500多个基因,首个泛癌种伴随诊断体外诊断试剂盒在美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