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於国內汽车市场而言,是里程碑的一年更是分水岭的一年,更確切的说法是:2017年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元年。
今年9月9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17 中国汽车產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目前工信部已启动了燃油车禁售的相关研究,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我国燃油车禁售时间表。这也就意味著传统燃油汽车退出国內市场现在只是时间问题,於是一时间国內车企纷纷拿出了关於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希望在未来新能源汽车竞赛中拥有自家企业的一席之地。

而汽车发展的核心就是背后的能源,从內燃机到汽油再到现在重点发展的电池,如今新能源汽车能否代替燃油汽车的关键也在於新能源电池的表现能否满足汽车的动力需求。
什么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眾所周知,比亚迪是国內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同时比亚迪也是全球领先的二次充电电池製造商。也就是说,比亚迪相较之其他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核心动力上已然先行一步。但即便比亚迪相对国內车企拥有一定优势,但在全球,比亚迪汽车依然面临挑战,而它的对手正是国际新能源汽车先行者--特斯拉。

相关媒体统计数据
表格中是特斯拉Model S与比亚迪等同行业新能源汽车的一些数据对比。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特斯拉与其他几款车型上的区別,在工信部续航数据上,特斯拉Model S以632KM位列第一,而比亚迪E6虽在续航能力上位居第二,但与Model S的续航里程相差了232KM,近乎一个宝马i3!
在电池容量数据上,Model S也是高比亚迪E6一筹,並将其他两款车型远拋身后。虽然Model S与比亚迪E6使用的都为鋰电池,但其电池构成却略有不同。比亚迪E6运用的是磷酸铁鋰电池技术,这种技术便是将磷酸铁鋰作为电池的正极材料;而特斯拉Model S则是使用了三元鋰电池技术,将三元材料作为电池的正极材料。
相较之磷酸铁鋰电池,三元鋰电池单体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可达200Wh/kg,而磷酸铁鋰电池的单体电池能量密度仅有100-110Wh/kg,比亚迪在2015年推出的磷酸铁锰鋰比之前的磷酸铁鋰电池能量密度有了较大提升,从130Wh/kg提升到了156Wh/kg,但相较三元鋰电池而言,其电池容量依然有所差距,这也是比亚迪E6续航能力不低Model S的原因。
所以说,比亚迪其实在这场新能源汽车竞赛刚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因为使用了三元鋰电池的特斯拉在续航能力和电池迴圈寿命週期等方面均比比亚迪更加优秀,所以与其说比亚迪输给了特斯拉,倒不如说比亚迪是输给了三元鋰电池。
天臣控股的规划与成绩
所以将產业转型至未来发展前景更加明朗的动力电池方面,对於天臣控股(01201-HK)而言无疑是非常正確的选择。而且这一选择带来的成效也相当显著。根据天臣控股发佈的2017年中期财报业绩来看,在今年上半财年,公司在鋰离子动力电池业务上有著明显的突破,其销售额较2016年同期的541万港元升至1.28亿港元,实现扭亏为盈。这一业绩也突显了天臣控股这一年来在鋰电池业务上的努力。
不过虽然鋰电池对於整个新能源汽车產业链而言固然重要,但仅仅在鋰电池业务上佈局仍不足以将竞爭对手甩到身后。於是,眼光长远的天臣将目光投向了“三电技术”。何谓“三电技术”?简言之,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技术”是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与整车电控。只有在生產中掌握“三电技术”,並将这三种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整合优化,才能让汽车为客户带来良好的行车体验。
在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刚刚起步之时,国內各大汽车厂商主要技术研发方向还是在燃油发动机与变速箱等部件上,可以说对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技术”几乎没有积累。从第四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新能源乘用车配置电机情况来看,在目录中的32款车型只採用了17家企业的电机。这说明大多数车企在“驱动电机”这块存在技术空白,市场同质化情况较为严重。而这也就给天臣提供了“弯道超越”的可能。
早在2016年年末,天臣便在陕西渭南高新区成立了天臣新能源產业园。目前公司在渭南生產基地的第一、二期已正式投產运营,年產能约为5GWh。且三期生產线建设也已动工,待正式投產后,计画年总產能将达8Gwh,这也将成为全国產值最大的三元鋰电池生產基地之一。与此同时,为解决三元鋰电池生產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公司的渭南电芯基地运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在保证產量的情况下,有效将运营成本降低20%、產品研製週期缩短20%、生產效率提升30%,並将產品不良率降低10%,这都说明公司在控制成本与保证品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天臣新能源推进的“溧水专案”则反映了公司未来推动鋰电產业链全面发展的方向。在今年9月15日溧水专场洽谈会上,天臣新能源董事长盛司光先生表示,天臣新能源溧水產业基地专案筹措工作已经初步落实,公司将在溧水的產业基地打造年產能4GWh电芯专案、年產能4GWh模组专案、智能化无人工厂高端装备整线交付专案及核心技术研究院。目前溧水专案厂区的装修、建设已进入验收阶段,隨著全自动及半自动產线设备进驻,公司预计年底便可开始进行设备调试和投產运营。而届时,公司将围绕打造集电芯、PACK(鋰电池模组)、BMS(电池管理系统)等“三电系统”的核心技术展开,最后打造从电芯到系统总成的一条龙全鋰电產业链。在国內眾车企还在为新能源汽车车型外观等问题绞尽脑汁时,在“三电技术”方面,天臣已然先行一步将竞爭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天臣控股与同业相比的发展优势
今年11月23-25日,第五届全球鋰电新能源產业国际高峰论坛 (ABEC 2017,鋰电“达沃斯”)在广东举办,天臣新能源与国內外百余家鋰电新能源企业共同出席。在会议中,各方就鋰电池发展方向与未来规划等议题各抒己见。
会上提及在全球电动化潮流下,动力鋰电池需求量和报废量问题时,有观点指出,从2017年起,我国迎来首批动力电池退役潮。据粗略推算,到2020年电池报废将迎来高峰,累计报废量将超20万吨。於是电池的回收利用也将成为未来鋰电池產业链中重要的一环。

而也就是电池回收这一块突出了天臣控股较之其他新能源电池企业最大的优势。天臣新能源从研发设计鋰电池初期便做好了基於全產业链的考量:例如在电池前端设计、生產工艺等多方面为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问题做足准备。通过对电池的全寿命週期进行研究,令电池管理系统上电池健康状态的准確度提升。另外公司的电池拆解回收技术让三元电池得以在回收后提取镍、鈷、锰甚至铜和铝的原材料返回上游材料市场迴圈利用。在挖掘天臣三元鋰电池的回收价值后,未来市场对此类电池的需求会进一步提高,这都是其他电池生產企业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或许目前的天臣控股体现出的投资价值还不足以让投资者满意,但这正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样,所有的相关企业都把眼光放在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所以在这一领域的投资也一样。这是一场抢夺新市场的竞赛,起步比別人早,跑得比別人快就可以在未来立於不败之地,天臣显然做到了第一点,所以它能否跑得別人快也就同样值得我们保持关注。
【和瑞财经网-www.horise.com.cn】 关键词: 免责声明: 本网站资讯内容,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