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能源金属 > 周俊生:外贸增长不能再走政府扶持老路

周俊生:外贸增长不能再走政府扶持老路

2015-06-16 14:35 字体:|收藏|打印


>   在对外贸易受外多重因素挤压而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如何培育我国新的外贸竞争优势,已经成为未来中国保持外贸大国地位的一个严峻课题。有报道称,由商务部副部长钟山牵头的新的外贸发展战略规划正在研究起草当中,并将于今年内出台。据透露,有关方面的构想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有较大的挖掘发展空间,因此将作为下一步政府提升外贸竞争优势的新的扶持对象。

  外贸在我国保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最近几年出现了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危机爆发以后,全球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美欧日等在以往过度利用金融杠杆,做大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中的低端产业重视不够,导致对市场产生了很强的进口依赖。我国以往的外贸之所以能够发展,正好满足了美欧日市场的需求,利用我国的“人口红利”优势,承揽了大量低端产业,成为他们的“生产车间”,同时也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收入。但是,在危机爆发以后,美欧日为了保证其劳动力就业,开始重启对实体经济的扶持,从而使我国出口产品在其市场上的需求下降。

  更为重要的是,美欧日为了保证本国企业的市场,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进行“围追堵截”,利用贸易保护主义来遏制中国在其市场上的份额。特别是美欧,对于中国出口动辄使用“反倾销、反补贴”手段,认为中国政府对外贸产品生产企业实施过多的出口补贴,造成了不公平竞争。为了达到遏制中国产品的目的,他们经常对我国出口产品征收重税,导致我国出口企业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生存。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美欧日连续推出货币宽松政策,对我国人民币构成巨大的升值压力,导致我国企业不得不承受巨大的汇兑压力,出口贸易成了一桩无利可图的生意。

  很显然,目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外部市场出现了不利于我国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并不是我国政府能够完全驾驭的。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产品施加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不管其理由是否站得住脚,美欧日等政府持续推出的宽松政策不管出于什么用心,都已经现实地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短期内能够消除的。当政府致力于对外贸进行规划,希望其重现生机的时候,其着力点往往只能是再度运用出口退税政策,这也是以往促进外贸时屡试不爽的手段。但是,出口退税一方面给美欧日指责我国实施倾销和政府补贴提供了口实,使出口企业承受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它固然能促进外贸数字的增长,但这种增长对于我国来说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反而造成运用我国的财政资金补贴国外者的尴尬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在商务部正在考虑的规划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寄予了很高的希望,期望其保持发展空间。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往在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产品也只是低端产品,缺少技术附加值,企业得到的只能是微利,至于这些企业的职工,更是只能承担繁重的劳动而领取微薄的薪酬。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劳动力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以后,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没有多少生存空间。政府如果继续期望以劳动密集型产业来促进外贸,不仅会造成外贸生产企业在低水平徘徊,更容易造成利用政府的行政权力压制工人提高劳动报酬的合法诉求的事实,加剧社会矛盾。这种教训在以往并非没有出现过。

  对于我国外贸目前面临的困难,我们更需要的应该是冷静分析,审时度势,而没有必要由政府来制订一个规划,更不应该继续走政府扶持的老路。实话说,指望以政府的一个规划来统领变化多端的市场,是不可能收到什么效果的。作为外贸企业来说,更需要做的是对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劳动生产率,用过硬的产品来占领国际市场,而不是继续用低端产品来做大贸易。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中,外贸企业也不妨因势利导,参与到内贸市场,以内需市场来填补外贸不足所形成的利润低谷。
【和瑞财经网-www.horise.com.cn
关键词:
免责声明: 本网站资讯内容,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48小时热门排行